中新网广州2月13日电(许青青李建平)据中山大学13日消息,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储诚进教授团队12日在《自然》(Nature)杂志发表论文,研究显示,白蚁、蚂蚁和蚯蚓等土壤无脊椎动物具有提升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质地和促进作物产量的ECO功能,对促进全球元素循环、物质降解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具备极其重大作用。这一研究为应对气候变暖和促进生态修复提供了全新思路。
据介绍,白蚁、蚂蚁和蚯蚓等土壤无脊椎动物广泛分布于全球多个生态系统中。但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影响下,目前全球土壤无脊椎动物数量锐减。
“我们历时1年,搜集筛选出来自全球6个大洲的1047篇相关文献,从中提取12975条数据记录进行荟萃分析。”论文第一作者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博士后巫东豪介绍,研究之后发现,随着年均气温的升高,白蚁对土壤呼吸和植物生物量、蚯蚓对土壤氮磷含量的推动作用均有提高。而蚂蚁对土壤氮磷含量、植物生物量和植物存活率的推动作用则随植物生物量的升高而降低,并在中纬度地区达到峰值。
论文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未来气候变暖可能会通过促进白蚁活动从而提升土壤呼吸和植物生产力,应当重视白蚁的土壤工程师效应对碳循环和碳源汇动态的影响。(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一定要标注明确来源。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2 ICP备案:陇ICP备17001500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甘)字第079号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编号:甘B2__20120010
主办:甘肃中甘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团:甘肃和谐律师事务所()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