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城市管理局

时间: 2024-12-11 17:03:21 |   作者: 绿化养护

内容详情/Details of the content

  一个个公园如玉珠般散落在大街小巷,一条条步道串联起城市自然山水人文,它们从无到有、以点串线、以线促面,沿着城市肌理由中心向外扩散,分布在街角、水边、林间……不仅提升城市“颜值”,更融入了城市“基因”,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推窗见绿、出门赏景”的惬意生活。

  近年来,大渡口着眼于满足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聚焦“城市更新”,围绕优化空间布局、健全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等工作持续发力,促进城市建设提质增效,大渡口正在悄然“蝶变”。

  11月28日,山城重庆迎来了久违的阳光,义渡公园里,三角梅开得正艳。红灰相间的重钢崖线山城步道穿梭其间,市民打卡拍照,孩子尽情奔跑,享受着暖阳下的惬意时光。

  重钢崖线山城步道是重庆市政府规划的60条特色山城步道之一,全长约22公里,利用临崖观江的场地优势,将城市与散落的旅游资源串联,把老工业区与山城特色结合起来。目前,步道一期、二期均已建成投用,成为了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时间回到2019年,《重庆市主城区“山城步道”建设实施方案》发布,规划在主城九区及两江新区范围内布局60条山城步道,总长度约1207公里,重钢崖线山城步道位列其中。

  “大渡口城市建成区与滨江路之间最高有60多米的落差,临崖地段以前大多是荒坡、泥路,很多旅游资源零星分布在沿线。”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的人介绍,项目前期经过大量走访踏勘,深入挖掘步道沿线的文化渊源,经历了资料收集、项目策划、方案设计等阶段,最终确定了以打造具备重庆特色的高品质山城步道为宗旨,依托“一带三环”交通系统,串联崖线历史人文资源的方案。

  其中,“一带”是建设重庆主城首条“崖线上的有氧跑道”,线路北起南大干道,南接建桥大道,串联义渡公园、义渡古镇、思源公园、重庆工业博物馆等。“三环”则是在“一带”的基础上向外辐射,在主入口的基础上,设置各类出入口24个,连通九宫庙商圈、葛老溪片区和“两江四岸”滨江沿线。

  说起这些年重钢崖线山城步道的变化,市民江辉感叹不已,在他看来,走山城步道,不单单是体验爬坡上坎,更多的是感受城市人文环境的升级,重钢崖线山城步道更是一条探索城市魅力的“动脉”,能一路体验多个义渡人文景点。

  2022年,重钢崖线余个国家(地区),数百项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了巴黎设计奖国际环境艺术类别金奖。

  沿着重钢崖线山城步道,一路抵达“两江四岸”治理提升葛老溪段,江水波光粼粼,岸边绿草如织,犹如一幅漂亮的滨水画卷。

  亲眼见证我区“两江四岸”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市民肖礼毅感触颇深,“我从小在这片长大,过去这处江岸是一片荒滩,想到江边但没路下去,如今不但环境美,还亲江近水。特别是天气好的时候,来休闲锻炼的人特别多。”

  因水而兴、依山而建的重庆,沿长江、嘉陵江组团式发展,“两江四岸”是最具标志性的城市区域。为提升滨江城市功能,2018年,重庆市印发《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实施方案》,涉及修复ECO、开放公共空间、传承历史文脉、提升滨江颜值等方面。

  “两江四岸”治理提升葛老溪段项目位于我区长江北岸,北至葛老溪、南至万发码头、西至大滨路—成渝铁路防护带、东至长江水崖线,从葛老溪出水口到万发码头,总长度3.3公里,总面积65.4公顷,治理提升项目包括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公共空间工程、岸线治理工程、滨江步道建设工程等。

  曾经的葛老溪段岸线江滩植被杂乱,江边是水泥护岸挡墙,岸上又有码头和木材堆场,一度生态脆弱、通达性差、活力不足。得益于“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实施,葛老溪段治理项目启动后,通过拆除挡墙和码头、修复江岸生态、植入音乐元素等举措,让这里变成了一个集运动健身、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滨江生态空间。

  如今的大滨路葛老溪,早已没了“旧模样”。消落带种植了近30种植物,打造颇具特色的“花海”;特色历史背景和文化展馆里展示着大渡口历史背景和文化,彰显独特文化渊源;休闲驿站主要提供小型商品售卖及休闲服务,为市民提供休憩茶歇地;滑石滩片区则构筑良好的生态本底,以各类植物凸显节点特色景观,实现四季有景、月月有花……

  大渡口1965年因重钢设区,曾有“十里钢城”之称,重钢完成环保搬迁后,我区从生态文明视角思考城市未来,坚持把公园城市建设作为系统工程,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全域公园城市格局,努力建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公园城。

  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在老工业基地大渡口区,大规模新辟土地建设公园并不现实,于是便利用城市“边角地”打造了一批“口袋公园”,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休憩健身、绿色出行的好去处。目前,全区有30个主题突出、不一样、独具特色的“口袋公园”。

  五彩斑斓的健身步道,充满童趣的游乐设施……在五厂路和兴通路交界处,有一座集乡村野趣与人文历史于一体的江边小游园——香涛公园,或许你不曾想到,这里曾经是一片荒地。

  香涛公园以张之洞的别号“香涛”命名,建设过程中,破除了原有的硬化面层,按照乡野风格进行布局打造,采用细叶芒、茅草等植物布置环境,这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位于西城大道与西城佳园小区之间的幸福里公园,总面积约9500平方米,修建了休闲小屋、微笑铺装等设施,辐射西城佳园、半岛逸景等多个周边小区。

  “以前这里是一块光秃秃的草坪,周围也没有公园,我们想找散步的地方都难。”居民秦峰说,如今,幸福里公园成为居民休闲健身新场所,为大家带来了真切的幸福感。

  在大渡口,像香涛公园、幸福里公园这样的“口袋公园”不在少数。比如,以羽毛球为主题的快乐羽李公园,以时尚潮流运动为主题的浪潮公园,重现木综厂历史背景和文化的新港小游园,融合“蔬菜公社”文化的蔬菜公园等。

  近年来,公园的建设见证了大渡口的蜕变与腾飞,各个公园合理地布局,并通过贯穿全域、相互通达的步道系统,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绿道体系。截至目前,大渡口已建成各类大小公园80个,全区绿地率40.31%,绿化覆盖率50.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5平方米。

首页
一键拨号
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