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印发《江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苏委改〔2024〕4号),我市“公园绿地草坪轮换制养护”经验入选,该经验做法将向全省复制推广。2023年初,我市积极做出响应住建部关于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住建厅《江苏省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精心组织,高效推进,在全市范围内全方面推进有条件的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中心城市及三县全域列为省级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城市,两年实现全市55个130万平方米公园绿地全面开放,探索公园绿地草坪轮换养护、开放共享帐篷区管理等公园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拓展开放共享新空间,提升多元功能和服务水平,推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让人民群众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更好享受高品质生活。我市开放共享得到了社会各界充分肯定,相关亮点举措先后被《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华日报》等10余家国家级、省级媒体关注报道。
聚焦人民群众需求和短板缺项,强化与城市其他功能空间的衔接和复合利用,打造生态效益、景观效果、服务功能显著的活力共享空间。一是挖掘开放空间。积极推动闲置地、畸零地等存量空间盘活利用,推动单位庭院、苗圃地等开放共享,将灰色低效空间转变为绿色活力空间。探索城市空闲地开放共享,实施简易绿化、增加设施等开放式改造,苏宿园区将空闲地改造为公共活动空间,设置健身跑道、全龄健身区、儿童活动区、轮滑场、广场舞区及各类球场等,满足市民“一站式”运动健身需求。单位庭院实施开放改造,实现绿地、道路、停车场、卫生间和服务设施“五共享”,按照“应开尽开”的原则,累计开放单位庭院62家,共享绿地60公顷、停车位5000余个,受益人群超20万人。对封闭绿地进行开放式改造,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充分保留原有生态基底,增加园路系统、休憩空间和服务设施,建成口袋园鸟悦园。二是丰富共享场景。对已建成和向公众开放的“乐享园林”项目,营建儿童友好、老龄康颐等乐享场景;推广“公园绿地+”等创新实践,推动公园“+健身”“+文化”“+市集”等创新实践,截至目前,在三台山森林公园、鸟悦园、古黄河水景公园等公园绿地,开展“绿野仙踪”快乐研学、“我与小树共成长”—枇杷树认养活动、“探寻运河历史 传承非遗文化”—漆扇DIY体验活动等赏花、游园、市集、音乐、科普等系列活动30余项,逐步形成公园绿地生活季品牌效益。宿城区在开放共享的公园绿地内举办“印象黄河婚庆”、“酒都宿迁文化节”系列活动,打造特色公园文化IP。三是完善共享设施。发放公园绿地+乐享场景建设问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29条,分析群众关注和喜爱的绿色空间类型和特征,聚焦居民需求和短板缺项,因地制宜增添直饮水、衣帽架、售卖亭等设施,完善指引标识、卫生间、停车场等周边服务,增加开放共享公园绿地服务供给,培育公园绿地消费新场景。泗阳县在开放的林下空间增设桌凳,满足热衷棋牌娱乐的中老年人群体需求。湖滨新区对接露营协会提供帐篷租赁服务,为市民开展户外活动提供便利。
紧扣公园绿地开放共享长效化管理目标,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开放共享和精细养护的矛盾,编制管理技术指南,将“为了绿化管群众”转变为“为了群众管绿化”。一是探索草坪养护新机制。针对试点过程中出现的草坪养护、安全风险等新矛盾,推行轮换制养护等新机制,制定《宿迁市开放共享草坪轮换制养护管理工作指引》《宿迁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帐篷区管理指引》《宿迁市开放共享公园绿地管理指南》等文件,选用耐踩踏品种根据植物生长周期和特性,兼顾季节、区域等特征,明确每个试点公园宜划定不少于2个开放草坪区域,通过制定草坪轮休表、建立地块交叉轮换、同一地块分区域轮换等养护方式,既避免植被因过度踩踏影响正常生长,又保证每个时间段每个试点公园都有草坪区域可供开放,实现长效管理。二是完善动态管理新模式。加强安全和应急管理,遇暴雨、大风等极端天气,采取临时关闭等动态管理措施,并通过通告等形式提前告知。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网格化”监督管理模式,实时处理公园绿地管理突发情况,实现绿地管理从“劳动力”到机械化、从“铁脚板”到智能化的转变。三是激发共享共护新活力。公园绿地服务设施设置维护二维码,市民发现问题扫码反馈,提高管理上的水准和使用效益,让“到公园的游客”成为“共享自然生活的主人”。泗阳县开发公众监督模块“园林反馈”嵌入到“我的泗阳”APP,扫描悬挂在树木上的“云树牌”,了解植物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反馈绿地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古黄河公园管理服务中心联合府苑派出所开展暑期防溺水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市民的安全意识,共同提升公园安全应急水平。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市民获得感、幸福感作为开放共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提升开放共享知晓度。通过媒体宣传、现场活动、互联网推广等措施,扩大开放共享影响力;热情参加江苏省“身边的自然、乐享的园林”摄影和视频征集活动,展示宿迁开放共享成果,提高社会知晓面;对接新闻媒体,通过宿迁手机台、宿迁日报、微信公众号等发布开放共享绿地名录和地图信息,方便市民快速查询、便捷出行。二是提升市民共享体验。结合智慧园林等信息技术,积极推动开放共享地块预约制、登记制,提升市民开放共享体验,实现绿地开放共享资源合理有序分配。宿豫区运河体育公园可通过手机APP线上预约申请“共享运动场”,选择相应的时间段扫码即可进入球场;泗洪县古徐广场、市区迎宾大道通过智慧绿道人脸识别和大数据智能系统为市民提供热量消耗、平均速度、运动排行等实时数据,提升市民健身参与度与趣味性。三是提升城市人文关怀。鼓励市民共商共议,结合问卷调查征求周边居民的意见建议,增进市民的参与感以及归属感;以公园为教室、植物为教材,与中小学合作开展自然教育科普课堂活动,开展水弹性城市、生物多样性宣传等科普活动30余场次;建立“志愿护绿驿站”,为市民游客提供便民利民系列志愿服务,积极引导公众无痕露营、无痕野餐等“文明共享”公园绿地行为。沭阳县利用梦溪公园闲置管理用房打造梦溪书屋,开展读书、朗诵及各类园艺知识讲座等公益活动,普及花卉知识。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下一步,市住建局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做出响应园林绿化江苏倡议和共识,持续深入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工作,逐步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多元价值,让生态资源释放更多民生福祉。